不久前,我在和本版跟踪关注的第73集团军某旅排长祁龙聊天时得知,该旅政委孙博刚刚把自己的微信号向全旅官兵公开,每个营连门前都张贴了他的微信二维码,一时间大家纷纷添加孙政委微信,找孙政委聊天。
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——一位旅政委为何要把自己的微信号公之于众?公开之后又引起了哪些连锁反应?其中有什么可以供其他带兵人借鉴的东西……所以,我请解放军报记者赖文涌专门前往该旅,面对面采访了孙博,下面是采访实录。
绝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是对我敞开的
问:您为什么向全旅官兵公开自己的微信号?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?
答:说起来,也是一个偶然机会启发了我。有一次,与战士聊天,有人主动提出要加我的微信。这种情况在基层是很少见的,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与战士拉近距离的很好途径。平时调研就有很多人反映,通过强军网“首长信箱”“直通车”给领导汇报思想、反映工作很不方便。尽管旅常委向全旅官兵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,给每个连队安装了意见箱,但是我们经常一个月接不到几个电话、收不到几条建议。有的官兵甚至说,每次给旅领导发邮件、打电话都有一种“偷偷摸摸”的感觉。
一个旅级单位,营区那么大、人员那么多,一个旅政委很难每个角落都看到,每个官兵都谈到。既然现在手机使用管理有了规范,官兵使用手机时间有了保证,那为什么不利用好微信这个平台,组建一个“网络大家庭”呢?于是我就申请了一个微信号,只对全旅官兵公开,方便大家与我联系,我也可以借此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,第一时间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、在干什么,这样就跨过了官兵心中的那道坎,打通了上下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问:加了那么多基层官兵的微信,有没有人对您设置了“朋友权限”,比如“仅聊天”或者“不让他看我”?您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朋友圈状态的?
答:新时代的官兵是很可爱的,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动态丰富多彩。在我眼里,这是记录官兵日常生活的“记事本”,反映官兵喜怒哀乐的“表情包”,折射官兵思想动态的“晴雨表”。
幸运的是,绝大多数官兵的朋友圈是对我敞开的。我不光给他们点赞,还会点评,看到比较新颖的、独到的观点或是优秀的文章还会转发推荐,跟他们一起讨论交流。有的战士休假回家出去玩,吃什么、干什么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,这个时候我会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和加强疫情防控。
说实话,大家对我开放微信朋友圈是对我的莫大信任,他们反馈的每个想法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无形的财富。同时,我也希望借助微信这个平台,更好地引导官兵学习思考、明辨是非、把准方向,从而鼓舞士气、凝聚力量、破解难题。